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財政收入
年份 | 米麥(萬石) | 布(萬匹) | 絹(萬匹) | 寶鈔(萬錠) | 銀(萬兩) |
1430 | 3979 | 20.5 | 94.1 | 7388.9 | 32.9 |
1552 | 2659 | 13.3 | 32.0 | 2414.4 | 243.3 |
1621 | 2780 | 12.9 | 20.6 | 8.1 | 755.2 |
——摘《明實錄》材料二
《醒世姻緣傳》、 “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須繁。
——摘《醒世姻緣傳》等
材料三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足,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 ……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 1 )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
( 2 )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
( 3 )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
( 1 )材料一是明代國家財政收入的官方統計數據,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原因、表現等問題;
材料二是小說對當時普遍使用白銀的社會場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使用的廣泛性及其社會影響;但要區別藝術創作與歷史真實,要考慮作者的立場與意圖,需要其他史料印證。
材料三是黃宗羲廢金銀的主張,可用于研究時人對白銀貨幣化問題的認識。
( 2 )影響 : 促進國家財政的貨幣化,有利于賦稅制度改革;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區域性商幫群體出現;促進了市民文化的發展;影響了社會風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 3 )方志、筆記、外國文獻、考古資料等
【詳解】( 1 )根據 “ 明代財政收入 ” 可得出材料一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在財政稅收方面的數量用作用;根據 “ 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須繁。 ” 可得出材料二中的三言二拍,描繪了當時的生活場景,有利于我們從日常生活消費的角度了解白銀流通的情況;但要區別藝術創作與歷史真實 , 要考慮作者的立場與意圖,需要其他史料印證。根據 “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 ” 可得出材料三可從白銀貨幣化存在的問題的角度研究。
( 2 )影響 : 綜合材料和所學,可從促使明朝稅收體系的轉型;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 農產品商品化 ; 城鎮商業繁榮;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貧富差距等角度概括。
( 3 )根據所學可得出方志、筆記、外國文獻、考古資料,以及實物史料,如銀錠;圖像史料,如相關的世俗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