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游學譯編》上刊登的《勸同鄉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云: “ 向之極可慕戀之科舉的虛榮者,今已為蕉夢矣。而出洋學成,量與出身,已見明諭,宦達之路、利祿之路、學問之路、名譽之路,胥于是乎在。 ” 這反映了當時
A .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 B .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
C .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 D .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
C
【詳解】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間清政府鼓勵留學,不斷削弱科舉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動方向發生變化,新型知識分子階層的力量不斷壯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 C 項正確;根據《勸同鄉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的出臺可知當時社會對于出國留學并沒有廣泛認可,排除 A 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的主要來源,排除 B 項; “ 改變了 ” 屬于完成時態,此時國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發表于 1903 年,科舉制廢除于 1905 年,排除 D 項。故 C 選項。
(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2清末新政時期部分商務法規、章程內容
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 | 商務繁富之區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 分會。 |
商人通例(1904年) | 肯定商人的地位,規定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通行規則等。 |
公司律(1904年) | 規定公司的創辦程序、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商辦公司與 官辦公司、官商合辦公司“享一體保護之利益”。 |
獎給商勛章程(1906年) | 凡制造新式機器者,獎以三等至一等商勛,賞加四品至二 品頂戴。 |
華商辦理農工商實業爵賞章程(1907年) | 凡集股創辦企業的華商,根據資本額多少,可分別獲一、 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賞。 |
——摘編自朱英《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等
(1)根據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興商務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材料中的法規、章程對傳統商業的突破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