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針對民間銷毀銅錢用于鑄造銅器的現象,下詔曰 “ 今天下泉貨益少,幣帛頗輕,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 ” ,遂禁止私造銅器,由官府統一收購冶煉出的銅鉛錫,杜絕私自買賣。制定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 B .鑄幣材料嚴重短缺
C .銅鉛錫專賣措施失效 D .銅錢流通范圍有限
B
【詳解】民間銷毀銅錢鑄造銅器導致嚴重錢荒,迫使政府嚴禁私造銅器、實行銅鉛錫國有等,說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鑄幣材料嚴重短缺, B 項正確;唐玄宗時期,財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國家強化控制鑄幣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項;銅鉛錫專賣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 C 項;唐代銅錢在全國流通,使用范圍廣泛,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資本主義萌芽概念:
明朝中后葉,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為購買勞動力增值利潤而進行的商品生產以及以自由雇傭勞動為特征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資本主義生產因素。其實質是農耕社會中孕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雛形。
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特征:
1、表現微弱、稀疏;
2、出現在個別地區、個別部門;
3、.發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現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形式。
早期資本主義萌芽:
(一)產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業逐漸發達,體現在手工工場即家庭作坊的數量.規模擴大,生產工具與技術更新,產量增加。最重要的是當時在江浙一帶(如蘇州、松江)的絲織業出現了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機工”和以生產絲綢獲取利潤的“機戶”,即早期雇傭工人與資本家?!皺C戶出資,技工出力”標志著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
(二)出現:
1、條件:
根本原因——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條件——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
2、產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紡織業。
3、概況:
(1)蘇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臨時工兩種;出現勞動力市場。
(2)景德鎮: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發錢,臨時工按日或計件發錢;分工協作,社會化程度高和勞動效率較高。
(3)蘇州地方出現以絲織業的”機戶”,雇傭機工生產?!皺C戶出資,機工出力”。
4、實質:
他們之間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緩慢發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主要原因)。
2、經濟方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農民貧困,購買力十分低下,影響了國內市場;
3、政策方面:重農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嚴重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封建關卡眾多,政府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閉關鎖國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不能擁有國外市場。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