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 “ 能無敗乎 ” ?這一現象反映了( )
A .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 B .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
C .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 D .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
C
【詳解】根據 “ 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 ” 可得出漢族的習慣中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內容, 體現了民族間的交融, C 項正確; 群言百家指各家著述,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 A 項;材料體現的不是人口的流動,也不是地方的物產,排除 BD 項。故選 C 項。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短暫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各種實業團體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海外華僑也竟相投資國內工商業。政府實行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此后,農工商部又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口用消費品一律專購國貨。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經久不衰的抵制口貨運動,作用很大。
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民族工商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民族工業短暫春天: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
(1)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
(2)從政治上看,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3)從思想上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地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4)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民族工業短暫春天:
1、時間:
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2、原因:
①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②“實業救國”的影響?
③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反對“二十一條”;抵制日貨,提倡國貨)?
④一戰期間列強放松了經濟侵略(根本原因)?
3、表現:
①輕工業發展較快;
②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實業家?紡織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
③紡織業的中心由長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發展,天津、青島、武漢成為新的紡織業中心;?
④面料是第二大工業;?
⑤重工業也有了一定的增長。?
4、影響:
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短暫”的原因:
這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然獲得較大發展,但仍然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發展程度有限。
近代民族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其發展主要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在一些主要工業部門,外國資本大大超過民族資本,外國資本控制了全國機器采煤量的75%,擁有全國紗錠總數的46.7%、布機的59%。日本控制了中國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94%。民族工業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列強卷土重來,中國民族工業很快蕭條下去。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列強卷土重來,又加緊了對華的資本輸出和商品傾銷。
②進入19世紀20年代,大批民族工業或被外資控制兼并,或因產品競爭力弱而虧損閉歇。整個中國民族工業又迅速蕭條。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