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vvt5r"></ruby>

      <p id="vvt5r"></p><output id="vvt5r"></output>

          <del id="vvt5r"></del>
          下載試題
          當前位置:
          學科首頁
          >
          史學熱點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
          試題詳情
          難度:
          使用次數:105
          更新時間:2023-06-16
          糾錯
          1.

          唐代宗始設樞密使, 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其職掌惟承受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 。據此可知,當時的樞密使(

          A .主要負責軍事事務 B .類似皇帝秘書機構

          C .地位在中書省之上 D .下屬機構較為完備

          查看答案
          題型:選擇題
          知識點: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下載試題
          復制試題
          【答案】

          B

          【詳解】根據材料 其職掌惟承受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 ,可知樞密使是在皇帝和宰相之間起 下達上傳 的中間環節作用,起初只是轉呈奏章,并傳達給中書門下實施,因此類似秘書機構, B 項正確;樞密使到宋朝才負責軍事,排除 A 項;唐朝樞密使還未成為國家政治行政機構,地位在中書省之下,排除 C 項;材料強調樞密使的職責,并未涉及其下屬機構,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
          類題推薦: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難度:
          使用次數:120
          更新時間:2020-12-01
          加入組卷
          1.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分級管理而對地方的劃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國行政區劃制度曾進行過多次改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時代,郡縣制開始蔭芽。楚、秦、晉等國出現了縣,最初設在邊地,帶有邊防性質??さ某霈F比縣稍晚,也多在邊地。到戰國時代,在邊地的郡下分設若干縣,產生了郡縣兩級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廢封國,將郡縣制推向全國??たh制為漢代沿用。漢武帝分境內為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十三州。這時的州還只是一種監察區,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縣吏治。到東漢時,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權,對所部郡縣官吏實行管理,州正式成為地方行政區。州郡縣三級制歷兩晉南北朝不變。

          ——摘編自薛明揚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縣三級制。但南北朝以來,行政區劃變化紛繁,反映出地方分權的特點。開皇三年(583),兵部尚書楊尚希上表說: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議,罷去郡一級,改為州縣兩級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縣,清除了過去層次、機構過多的弊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以前中國行政區劃制度的演變。

          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區劃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秦、隋行政區劃制度改革共同的積極作用。

          題型:綜合題
          知識點: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復制
          試題詳情
          糾錯
          難度:
          使用次數:127
          更新時間:2021-01-12
          加入組卷
          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后,村民自治成為中國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滴蹙拍觐C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

          ——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時人認為地方自治者,為今世界立國之基礎……于救亡之事,至為切要。1909年,清政府頒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區劃分城鎮和鄉兩級,設立議事會為議決機關,議員由選民互選充任。

          ——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紀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發展,到1997年底,全國共有91萬個村民委員會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大部分農村有90%以上的選民參加了選舉。199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的群眾自治組織。

          ——據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到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的變化,并說明鄉約制度的積極作用。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村民自治的意義。

          題型:綜合題
          知識點: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復制
          試題詳情
          糾錯
          加入組卷
          進入組卷
          下載知識點
          版權提示

          該作品由: 用戶沈婷玉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終身vip限時199
          全站組卷·刷題終身免費使用
          立即搶購


          0
          使用
          說明
          群聯盟
          收藏
          領福利
          精品影视高清无码,免费亚洲中文欧美_ 三级无码乱伦亚洲,精品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ruby id="vvt5r"></ruby>

              <p id="vvt5r"></p><output id="vvt5r"></output>

                  <del id="vvt5r"></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