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文學革命,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下列人物與新文化運動無關的是( )
A .陳獨秀 B .蔡元培 C .胡適 D .張謇
D
【詳解】張謇是清末民初實業家,主張實業救國,建立了大生紗廠等一些近代民族工業,與新文化運動無關, D 項符合題意;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都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代表,不符合題意。故選 D 項。
?
商周時農作物的種類:
商周時的農作物種類,有屬于谷類作物的黍麥等,也有屬于經濟作物的桑麻等。記載商朝谷物品種的資料,主要見于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所記的谷物名稱的字,至今也并沒有全部認識。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的《甲骨文編》所收的四千多字中,屬于谷物的有黍、麥、禾、粟等。在商代以前,稻谷的生產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稷是比較重要的一種谷物。在文獻記載中,稷常與黍字連稱。黍和稷這兩種谷物很相近,但黍有粘性,稷沒有粘性。所以,在商朝,主要糧食作物黍、稷、麥、稻等都有了。
到了西周,農作物的種類就更加豐富,后世的主要農作物都已具備。黍,俗稱大黃米?!对娊洝分v谷物種類常以黍為首,可見其地位重要?!墩撜Z·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殺雞為黍食”,可見黍為待客細糧。稷,周人稱始祖為后稷,又以社稷為國家的代稱,可見稷在周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稷是黍的一個變種,一般常指稈上無毛,散穗,子實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有時作為粟的別稱。麥,在周代已是主要糧食之一。周代糧食品種已有大麥、小麥之分,主要供蒸煮后粒食。麻,麻是古代庶民布衣的主要原料,麻稈可以為薪燭。除此以外,麻子也是糧食的一種,周人將麻與禾、麥并稱,說明麻很受重視。稻,周代時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種植。
早期農業生產的發展:
(1)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是世界農業的三個起源地之一,獨立起源,自成體系。較早形成了北方種植粟黍、南方種植水稻為主的格局,并形成了以種植業為核心、農牧采獵并存的結構。中國古代農業是中華文明發生發展的基礎。
(2)早期農業包括原始農業和傳統農業的早期階段。原始農業階段人們使用木石工具,生產技術上主要采用刀耕火種,實行撂荒耕作制。傳統農業的早期階段也就是夏商周時期,生產力有所進步。木石工具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出現了金屬工具。生產技術進步,休閑制取代撂荒制,農作物種類更為豐富,精耕細作技術在某些生產環節出現。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