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民國時期各種資本在中國產業資本總額中所占比例( % )。導致這期間民族資本增長的客觀因素是( )
時間 類型 | 1913 年 | 1920 年 | 1936 年 |
中國民族資本 | 18 | 24 | 59 |
中國官僚資本 | 26 | 25 | 8 |
在華外商資本 | 56 | 51 | 33 |
A .政府的政策和支持 B .外國列強經濟侵略
C .國內戰爭環境惡劣 D .民族資本家的努力
B
【詳解】據表格,可知民國時期民族資本 1913-1920 年增長,到 1936 年也在增長,結合題干知識,可知前期處于一戰,后期經濟危機,因此客觀因素是外國列強經濟侵略, B 項正確;政府政策支持屬于主觀原因之一,排除 A 項;國內戰爭環境惡略不利于民資資本增長,排除 C 項;民族資本家的努力屬于個人因素,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
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因:
a、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辦廠自
(2)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首先在東南沿海一帶興起。
(3) 投資者:
官僚、地主、商人
(4)代表性企業:
上海的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
(5)影響:
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
發昌機器廠: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發昌機器廠創建。它是中國最早的私營機器制造廠。初為鍛鐵作坊,后不斷擴大規模,更新設備,至同治十二年已成為初具規模的近代工業企業,稱“發昌號銅鐵機器車房”。光緒二年(1876年)開始制造小火輪、車床等。八十年代稱“發昌機器船廠”,俗稱“發昌機器廠”,以制造小火輪為主,為當時上海民族資本機器工業中最大的廠家。后因受外商排擠,日趨衰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廠吞并。
陳啟沅與繼昌隆繅絲廠:
陳啟沅是近代中國早期著名的華僑民族資本家。他大約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陳啟沅在南洋經商,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872年,陳啟沅從安南(今越南)回到廣東,他的家鄉盛產原料繭,當地農民有繅絲傳統,因而人員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國式繅絲機器,親手設計繪制了兩套機器圖樣。全部設備包括蒸汽鍋爐、繅絲車和絲釜都由當地制造,其中絲車改為木制,絲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國式(共拈式)”的繅絲機,于1874年在南??h西樵簡村堡創辦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的蒸汽繅絲廠“繼昌隆”。采用自己設計的機器繅絲,俗稱“絲偈”,該廠雇傭工人六七百,出絲精美,行銷歐美,獲利甚厚。不久,因被視為異端,于1881年(光緒七年)被南海知縣下令關閉。他將工廠遷至澳門,改稱復和隆絲廠。三年后,得清政府許可。又遷回簡村繼續經營。
登錄并加入會員可無限制查看知識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