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天然植被破壞過程示意圖。這一過程反映了中國古代
A.經濟結構不斷調整
B.統治疆域不斷擴大
C.經濟的區域發展趨勢
D.農業耕作技術的提高
答案
C
【詳解】
通過材料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經發展,自然植被的破壞范圍和程度雖然有波動,但總體是呈現不斷擴大和增強的趨勢,故C項正確;“天然植被破壞”無關經濟結構的調整,排除A項;“天然植被破壞”涉及的是經濟領域,不是統治“疆域”的擴大,排除B項;農具改進或者農業耕作技術不會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壞,D項不符合題意。
某同學為寫歷史小論文設計了下面提綱,據此判斷這篇論文的主題是
?
A.能源革命與人類生活
B.物質文明與環境問題
C.科學進步與征服自然
D.工業革命與社會轉型
長城通常被視為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分界線。與秦長城相比,明長城整體位置向南移動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長城以北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B.長城沿線居民不斷向中原地區遷移
C.中原王朝對邊疆的統治力不斷削弱
D.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向江南地區轉移
黃河初稱“河”或“大河”,戰國末期有“濁河”之稱,西漢初年正式稱為“黃河”。這一變化反映出秦漢時期北方地區
A.農耕規模的擴大?????????????????????????????????????? B.政治局勢的動蕩
C.人口數量的萎縮?????????????????????????????????????? D.經濟地位的下降
唐玄宗在《將封泰山斷屠詔》中指出:“自古明王,仁及萬物。……天下諸州,并令斷屠,及漁獵采捕”?!度莆摹分幸灿小秾ι湓撑小贰秾嗤琅小贰秾χ傧陌傩者C判》以及《對畋獵三品判》等案件的判決。這說明了唐代
A.官方禁絕漁獵活動
B.政府重視生態保護
C.佛教觀念滲入司法
D.儒家仁愛主張普及
1952年12月,英國倫敦連續5天出現厚重的霧霾,出現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的市民明顯增多,倫敦市10萬人生病,死亡4000人,這一-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事件,直接推動了1956年英國《空氣清潔法案》出臺。這體現了當時英國
A.新科技發明引發城市污染嚴重????????????????? B.環境法制建設亟待加強
C.工業革命嚴重危害了民眾健康????????????????? D.公共事件促進立法進程
該作品由: 用戶324324分享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