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蓋上繪有按星空方位標注的二十八星宿圖,其中的星宿名稱多數與《石氏星表》中的記載相同。這表明( )
A .圖像比文獻記載更可靠 B .西周重視天文觀測
C .文物與文獻可相互印證 D .楚國制漆工藝精湛
C
【詳解】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繪有按星空方位標注的二十八星宿圖名稱多數與《石氏星表》中的記載相同,說明出土文物與文獻可以相互印證, C 項正確;不能從圖像或文獻記載來評判史料的可靠性,排除 A 項;材料無法體現西周對天文觀測的重視,排除 B 項;材料主旨不是說明楚國制漆工藝精湛,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下列關于秦漢歷史的記述,集中反映了( )
文獻記述 | 出處 |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 賈誼《過秦論》 |
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 |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 |
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 | 《后漢書 · 班固傳》 |
A .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 B .家國同構模式改變
C . “ 大一統 ” 的觀念開始出現 D .華夏認同不斷增強
A
【詳解】 “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 反映了秦朝統一全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 ” 指西漢滅秦朝,建立統一的政權漢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 “ 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 ” 指東漢延續了西漢國家的統一,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漢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 A 項正確;家國同構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一宗法關系來統領,體現了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的融合,排除 B 項; C 項中 “ 開始 ” 表述錯誤,排除;材料沒有涉及華夏認同的信息,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唐玄宗針對民間銷毀銅錢用于鑄造銅器的現象,下詔曰 “ 今天下泉貨益少,幣帛頗輕,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 ” ,遂禁止私造銅器,由官府統一收購冶煉出的銅鉛錫,杜絕私自買賣。制定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 B .鑄幣材料嚴重短缺
C .銅鉛錫專賣措施失效 D .銅錢流通范圍有限
B
【詳解】民間銷毀銅錢鑄造銅器導致嚴重錢荒,迫使政府嚴禁私造銅器、實行銅鉛錫國有等,說明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鑄幣材料嚴重短缺, B 項正確;唐玄宗時期,財政的入不敷出并非國家強化控制鑄幣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項;銅鉛錫專賣是新政策,并非改革原因,排除 C 項;唐代銅錢在全國流通,使用范圍廣泛,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宋初《百家姓》以 “ 趙錢孫李 ” 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割據敦煌時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寫本以 “ 張王李趙 ” 為首。二者排序不同體現了( )
A .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 B .崇文抑武政策的實施
C .社會流動的日漸固化 D .門第觀念的歷史遺留
D
【詳解】趙匡胤建立宋朝,皇帝趙匡胤的皇姓 “ 趙 ” 字為《百家姓》第一姓,張議潮割據敦煌時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 “ 張 ” 為第一姓,可見,《百家姓》中姓氏排列體現了封建社會的門第觀念, D 項正確;《百家姓》中姓氏排列并非反映的是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排除 A 項;河西節度使張議潮是武將,無法體現崇文抑武政策,排除 B 項; C 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故選 D 項。
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正德年間,官員徐文溥上奏: “ 近時時文流布四方,書肆資之以賈利,士子假此以僥幸,宜加痛革 …… 其書坊刊刻一應時文,悉宜燒毀,不得鬻販。 ” 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象是( )
A .士子應考投機取巧 B .書商刊刻時文牟利
C .儒學正統地位動搖 D .八股文體日益僵化
A
【詳解】根據 “ 明代不少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而不注重閱讀儒家經典 ” 可知,該奏疏主要針對的現象是士子憑借記誦時文范文應試,投機取巧, A 項正確; B 項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明代儒學仍然處于正統地位,排除 C 項;材料沒有涉及八股文體日益僵化的信息,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本卷還有15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yangchao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