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法家兩大派之一的田齊法家主張 “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 群臣不用禮義教訓則不祥。 ” 這反映其思想特點是
A .尚法存禮 B .尊法敬天 C .崇德重法 D .外儒內法
A
【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 ,說明法家主張用法治來治理國家; “ 君臣不用禮儀教訓則不詳 ” ,說明法家主張君臣需要用禮儀來教育百姓,不然則不詳。上述材料觀點體現法家用法制來治理國家,用禮節來教育百姓的思想特點, A 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敬天,排除 B 項;德是內在的道德情感 , 禮是外在的行為規范,材料強調的是法和禮,排除 C 項;外儒內法是一種中國從漢代到清代長時間內國家政權實行的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內在指導思想,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云夢秦簡《日書》對選擇善馬的標準有嚴格規定,漢代官府內有專門學習相馬理論者,相馬術已成為專門技術自設一科,與書數、射御等同。這一時期相馬術的發展主要服務于
A .農耕技術的推廣 B .商業交往的便利
C .軍事戰爭的需要 D .禮樂制度的重建
C
【詳解】根據材料 “ 漢代官府內有專門學習相馬理論者、與書數、射御等同 ”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戰馬對軍隊是非常重要的,故漢代設有專門的相馬理論者, C 項正確;農耕主要是鐵犁牛耕,排除 C 項;漢代采取的是重農抑商政策,不會因為商業而專門設立相馬課,排除 B 項;跟禮樂制度的重建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目前考古發現的宋代紡織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黃昇墓的紡織品和衣物 300 余件,江蘇金壇周璃墓的衣物 50 余件,江蘇武進宋墓衣物殘片。湖南衡陽宋墓和寧夏西夏陵區 108 號墓絲麻織品,贛江蘭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絲織衣裙,浙江臺州南宋趙泊澐墓紡織品 60 余件等。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宋代
A .海上絲綢貿易興盛 B .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
C .衣料材質發生明顯變化 D .南方紡織技藝已超過北方
B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目前考古發現的宋代紡織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蘇、湖南、江西、浙江,這些地點都是在南方,說明宋代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 B 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海上絲綢貿易,排除 A 項;宋朝的衣料材質沒有發生變化,排除 C 項;材料體現宋代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無法得出南方紡織技藝已超過北方,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明朝時期,朝廷除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外,還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這些規定旨在
A .保證監察規范有效 B .限制監察御史權力
C .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D .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
A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朝廷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同時要求地方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的相關情況,說明朝廷加強對監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證監察規范有效, A 項正確;材料是加強管理不是限制權力,排除 B 項;材料沒有涉及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 C 項;材料是加強對御史的管理,沒有涉及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1863 年,學者張斯桂在為《萬國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說: “ 間嘗觀天下大局,中華為首善之區、四海會同、萬國來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諸國,一春秋時大列國也。一今美利堅教師丁匙良器譯此書,其望我中華之曲體其情而俯從其議也。一則是書亦大有裨于中華用。儲之以備籌邊之一助云爾。 ” 這反映了當時部分中國人( )
A .否定傳統宗藩體制 B .力主融入國際社會
C .倡導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 .主張選擇性吸收國際法原則
D
【詳解】根據材料 “ 一則是書亦大有裨于中華用。儲之以備籌邊之一助云爾 ” 可知,學者張斯桂認為《萬國公法》對中國外交有益,主張選擇性吸收國際法原則, D 項正確; A 項內容與材料 “ 中華為首善之區、四海會同、萬國來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諸國,一春秋時大列國也 ” 不符,排除 A 項;材料未體現當時部分中國人力主融入國際社會,排除 B 項;材料只是強調選擇性吸收國際法原則,而非倡導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本卷還有14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黃建波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