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周王朝的統治模式,有學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長子一脈的首領,代表整個家族祭祀上天;諸侯國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們與周王嫡長子一脈的親疏關系。下列選項中,對這一 “ 統治模式 ” 解讀正確的是
① 神權與王權結合
② 中央對地方實行垂直管理
③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④ 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入早期國家起源的歷史階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B
【詳解】根據材料 “ 周王是家族中嫡長子一脈的首領,代表整個家族祭祀上天;諸侯國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們與周王嫡長子一脈的親疏關系 ” 及所學知識可得,這體現西周將分風之語宗法制相結合的一種現象,神權與王權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①③ 符合題意, B 項正確;秦朝的郡縣制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② 不符合題意,中國早期國家不是在西周開始的, ④ 不符合題意,排除 ACD 項。故選 B 項。
【點睛】
孔子整理編訂的古代文化典籍《詩》《書》《禮》《樂》《易》《春秋》,除《樂》毀于秦火,其他五部經典傳承至今,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也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下列關于五經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漢武帝推崇儒學,設五經博士
B .《詩》奠定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礎
C .五經等儒學經典后來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D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貴族子弟到內地學習《詩》《書》
B
【詳解】《詩》即《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 B 項符合題意; ACD 項都是關于五經的正確表述,不符合題意。故選 B 項。
【點睛】
漢代科學家王充曾介紹一種指向儀器,樣子如同一只圓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盤上自由旋轉,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自然指向南方。這種指向儀器是
A .司南 B .指南魚 C .指南龜 D .支撐式指北羅盤
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司南,古代用于辨別方向的一種儀器,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我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指南針的始祖, A 項正確;指南魚記載于《武經總要》,是曾公亮在北宋初年發明的。它是中國古代用于指示方位和辨別方向的一種器械,跟司南一樣,與時間不符,排除 B 項;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于 1325 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不符合題意,排除 C 項;清代,受到西方和日本的影響,以立軸式支撐法制造的羅盤成為主流形式,不符合題意,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點睛】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轄區內巡行,年終赴京奏事。刺史秩僅 600 石,但能以卑臨尊,監察秩 2000 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由此可知,西漢刺史的設置
A .可以彌補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 .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 .是地方行政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D .代表著社會履行監察官員的職能
B
【詳解】根據材料 “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轄區內巡行,年終赴京奏事。刺史秩僅 600 石,但能以卑臨尊,監察秩 2000 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 ” 及所學知識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監察地方官員,位卑權重,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 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題意,排除 A 項;結合所學可知,刺史是監察官員,并非行政官員,故 “ 是地方行政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 的說法錯誤,排除 C 項;刺史代表的是皇帝,充當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代表社會,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唐初,三省長官是當然的宰相,他們常在政事堂共商國家大事。后來,皇帝又時而指定某些級別略低的官員參加政事堂會議,這些人事實上已加入宰相集團。會議所作決策以文字形式報皇帝批準,付外執行?;实鄞伺e的主要目的是
A .調整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B .將知識分子引入統治集團
C .集思廣益以減少決策失誤 D .分散相權以強化君主權力
D
【詳解】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是當然的宰相,并且 “ 皇帝又指定某些級別略低的官員參加政事堂會議,這些人事實上已加入宰相集團 ” ,宰相數量增多,分散了相權,加強了君主權力,故 D 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君權與相權的關系,屬于君主專制問題,不屬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 A 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 “ 級別略低的官員 ” 是否是知識分子,排除 B 項;皇帝此舉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君權, C 項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點睛】
本卷還有24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姚征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