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貞觀初年,太宗簽署了征兵 18 歲以下身體強壯者的詔書,但遭到門下省魏征的反對,敕文退回中書,太宗再次簽署,魏征仍堅持己見,并申述駁斥理由,太宗最終收回了成命。這說明唐朝三省制( )
A .有利于提高決策正確性 B .皇權相權斗爭激烈
C .中央機構辦事效率低下 D .官僚政治尚未成熟
A
【詳解】依據材料 “ 貞觀初年,太宗簽署了征兵 18 歲以下身體強壯者的詔書,但遭到門下省魏征的反對 …… 太宗最終收回了成命。 ” ,可以看出在唐朝的三省體制之下,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決策的失誤,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A 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制對行政決策的積極作用,未涉及皇權相權斗爭激烈,排除 B 項;三省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C 項;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標志著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唐朝實行了三省制度之后,三省之間相互牽制,爭權奪利,唐朝對中樞進行了調整,設置政事堂作為三省共同的議政機構,遇有意見分歧,由皇帝裁定。據此可知,政事堂的設置( )
A .加強了宰相權力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完善了官僚制度 D .限制了君主專制權力
B
【詳解】根據材料 “ 三省之間相互牽制 …… 遇有意見分歧,由皇帝裁定 ” ,表明政事堂的設置能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項正確;政事堂設置分割了相權, A 項排除;政事堂的設置完善了宰相制度,不是官僚制度, C 項排除; D 項表述錯誤,無法限制君主專制權力,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唐朝租庸調制規定男子除租、調外,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兩稅法規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緣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這 … 變化表明當時( )
A .廢除了長期以家的人丁稅 B .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
C .實行不抑兼并的上地致衡 D .小農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
B
【詳解】據題意可知,兩稅法下按照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改變而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說明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B 項正確;兩稅法沒有廢除人丁稅,排除 A 項;不抑兼并是宋代實行的措施,排除 C 項;材料反映的是賦稅制度的變化,不能說明小農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建議,頒行 “ 兩稅法 ” ,將各種名目的賦稅統一并到戶稅和地稅這兩種稅中,并規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由此可推知,兩稅法( )
A .減輕了地方負擔 B .杜絕了官吏橫征暴斂
C .抑制了土地兼并 D .有利于工商業的發展
D
【詳解】根據題干 “ 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 ” ,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以資產為宗,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工商業的發展, D 項正確;兩稅法依舊需要攤派各地征收,排除 A 項;兩稅法不能杜絕官吏橫征暴斂,表述絕對,排除 B 項;實施兩稅法后,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唐朝初年,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見解、觀點也難免人有各異,相互間 “ 日有爭論,紛紜不決 ” ,各項政令不能及時下達,以致貽誤事機。為此,乃創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以救其弊端。由此可知,政事堂的設立( )
A .消除部門間的矛盾 B .分散了地方的權力
C .削弱了宰相的地位 D .提高中樞行政效率
D
【詳解】根據題干 “ 各項政令不能及時下達,以致貽誤事機 ” 及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影響了行政效率,設政事堂宰相集議制度,能夠提高行政效率, D 項正確;政事堂將中書門下合署辦公,并不能消除部門間的矛盾,排除 A 項;題干為中央官制的變化,不能體現地方權力變化,排除 B 項;政事堂的設立未體現宰相地位的削弱,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本卷還有30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何云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