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中說: “ 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 …… 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 ”“ 相同的理想 ” 指的是
A .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 B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C .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D .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
B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 “1913 年 ”“ 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 …… 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 ” 并結合所學可知, 20 初出現的亞洲的覺醒運動,爭取亞洲的民族獨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國,與實現歐洲相同的理想而斗爭, B 項正確;亞洲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 A 項;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 C 項;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是《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之一,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亞洲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905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出現了新高潮; 1905~1911 年,伊朗發生了立憲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國家; 1911 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這些革命和斗爭的發生
A .致使亞洲國家擺脫了被侵略的命運 B .推動了亞洲國家的歷史進步
C .體現了亞洲國家全民族抗爭的特點 D .標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
【解析】
【詳解】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亞洲主要國家民族民主革命此起彼伏,這些革命和斗爭推動了亞洲國家的歷史進步, B 項正確;這一時期亞洲人民的反抗并未獲得民族獨立,排除 A 項;辛亥革命并未體現出全民族抗爭的特點,排除 C 項;這一時期的抗張主要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拉丁美洲各國在擺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后不久,政權又落到了土生土長的白人地主手中,殖民時期的封建結構被保存下來,大土地所有制繼續發展。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種族歧視觀念的根深蒂固 B .資產階級的力量相對弱小
C .缺乏保護民族利益的憲法 D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
D
【解析】
【詳解】
根據 “ 拉丁美洲各國在擺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后不久,政權又落到了土生土長的白人地主手中,殖民時期的封建結構被保存下來,大土地所有制繼續發展。 ” 可得出拉丁美洲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國內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因此無法擺脫殖民壓迫, D 項正確; AC 項不屬于根本原因,排除 AC 項; B 項是由 D 項導致的,排除 B 項。故選 D 項。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 ( )
A .海地 B .美國 C .墨西哥 D .巴西
A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 A 項正確;美國和墨西哥是北美洲的,排除 BC 項;巴西是南美洲的,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某同學搜集了有關 “ 圣馬丁 ”“ 提拉克 ”“ 墨西哥憲法 ”“ 埃塞俄比亞獨立 ” 等資料,據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
A .亞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B .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
C .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 D .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
C
【解析】
【詳解】
圣馬丁將南美洲南部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中解放、提拉克是印度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奠基人,再根據 “ 墨西哥憲法 ” 和 “ 埃塞俄比亞獨立 ” 等信息可知這些反映了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民主運動, C 項正確;題意反映的不僅僅是亞洲人民的抗爭,排除 A 項;題意主要反映了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運動,無法說明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和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排除 B 、 D 項。故選 C 項。
本卷還有25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姚翔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