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以前,我國曾一度興起過黃帝部落來自古巴比倫之說。從20年代起,在堅持中國人種本土說的前提下逐漸形成了中國西北說和河南說等6種重要觀點。從20世紀50年代起學者將考古學文化與黃帝部落文化對應,根據文化元素推斷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中國原始社會文化與黃帝部落有關系。據此可知
A . 黃帝部落發祥地的確證取決于考古學的進步
B . 黃帝為傳說人物因此其部落也就不可能存在
C . 對黃帝部落發祥地的諸種論斷仍需持較謹慎的態度
D . 考證古巴比倫與黃帝部落的關聯是此項研究的關鍵
C
【詳解】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黃帝部落發祥地是學界爭訟不一的學術問題,無論哪一種學說,都不能確證其發源地,就連考古,還只是一種 “推斷”,所以對黃帝部落發祥地的諸種論斷仍需持較謹慎的態度,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中“取決”一詞表述絕對,考古學也只是研究這一問題的一種方法,錯誤;B選項錯誤,不能因為黃帝是傳說人物,就得出其部落也不可能存在的結論,傳說也有可能被證實;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不能推斷得出考證古巴比倫與黃帝部落的關聯是此項研究的關鍵,因為從材料敘述看,黃帝部落起源于中國的學說占有優勢。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西周孝王曾攻打西邊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為西周王朝提供馬匹,后來他們的首領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國。從這段歷史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 . 秦國最初并非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B . 華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歷史過程
C . 秦滅六國是華夏文明衰退的體現 D . 中華文明最初起源于陜西西部地區
B
【詳解】
材料信息是,秦國是少數民族犬戎建立的。這可以說明華夏族的形成是多元融合的歷史過程,故 B 正確;犬戎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故 A 錯誤;秦滅六國是華夏文明進步的體現,故 C 錯誤;材料不能說明中華文明最初起源地,故 D 錯誤。
如圖是學者繪制的中國古代 “天下”思想構造圖?!疤煜隆彼枷胝Q生于先秦時期,漢代以后進一步發展。由如圖可推知,“天下”思想的核心是
A . 陰陽五行思想 B . 君權神授思想
C . 儒家倫理道德 D . “大一統”思想
C
【詳解】
通過觀察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 “ 德 ” 為中心,用 “ 天命 ” 和 “ 革命 ” 聯系天與天子,用天子統領天下萬民的 “ 天下 ” 思想構造圖,反映出秦漢以后 “ 天下 ” 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倫理道德, C 項正確;陰陽五行思想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A 項錯誤;君權神授思想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天下思想的核心, B 項錯誤; “ 天下 ” 思想構造圖中以 “ 德 ” 而非以 “ 大一統 ” 思想為核心, D 項錯誤。
隋的富有歷來被史學家稱道, “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也有歷史記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關中大旱,百姓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 隋是統一繁榮的帝國 B . 隋朝自恃富有而濫用民力
C . 隋過于注重藏富于國 D . 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不符
C
【詳解】
材料信息是,隋朝 “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關中大旱時,百姓卻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的行為說明了隋朝過于注重藏富于國,故 C 正確;隋是統一繁榮的帝國,但這不是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故 A 錯誤;材料信息體現不出隋朝濫用民力,故 B 錯誤;沒有考古資料,所以不能判定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是否相符,故 D 錯誤。
唐朝租庸調制規定男子除租、調外,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兩稅法規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這一變化反映了
A . 國家廢除了長期以來的人丁稅 B . 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
C . 政府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 . 小農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
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的兩稅法改變了租庸調制 “以丁身為本”的征稅原則,“唯以資產為宗”,重視實際納稅能力,這意味著封建政府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減弱,同時也多少改變一些負擔不均的現象,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并沒有廢除人丁稅,只不過是改變了“以丁身為本”的征稅原則,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宋朝時期,實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C項;兩稅法的實行是針對安史之亂之后,國家財政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而并非小農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排除D項。
本卷還有54題,登錄并加入會員即可免費使用哦~
該作品由: 用戶sfg分享上傳
可圈可點是一個信息分享及獲取的平臺。不確保部分用戶上傳資料的來源及知識產權歸屬。如您發現相關資料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 可圈可點 ,我們核實后將及時進行處理。